碳足跡報告書

台灣對碳足跡報告書的重要性

在全球減碳趨勢與氣候變遷壓力下,台灣政府與企業對碳足跡報告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碳足跡報告書主要計算產品或企業活動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量,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狀況,並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

隨著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及台灣即將實施的碳費機制,碳足跡報告已成為企業合規與市場競爭的重要關鍵。此外,許多國際大廠如蘋果、特斯拉、台積電已要求供應鏈夥伴提供碳足跡數據,台灣企業若未能符合標準,將面臨市場淘汰風險。

以下為台灣企業進行碳足跡報告書的六大重要性與實際案例:

符合法規要求,減少政策風險

  • 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明確規範未來將收取碳費,高排放產業如鋼鐵、石化、電子製造業將優先納入。企業若能及早進行碳足跡盤查,將可減少因法規變動帶來的合規成本與罰則風險。
  • 例如,台O電已開始對供應商進行碳足跡計算,確保供應鏈符合碳管理標準。

降低營運成本,提高能源效率

  • 透過碳足跡盤查,企業可找出高碳排放環節,並導入節能措施。
  • 例如,統O超商透過碳足跡分析,改用 LED 照明與節能設備,每年減少大量電費開支。機構再生資源。

應對歐盟 CBAM,維持出口競爭力

  • 2026年起,歐盟 CBAM 將對進口鋼鐵、鋁、水泥等高碳排產品徵收碳關稅。台灣鋼鐵業與電子製造商若無法提供碳足跡數據,將面臨高額稅賦,影響國際市場競爭力。
  • 例如,中O已率先進行碳足跡盤查,以確保歐洲出口合規。

提升品牌形象與吸引投資

  • 全球 ESG 投資趨勢明顯,投資機構更青睞具備良好減碳計畫的企業。
  • 例如,遠O新透過碳足跡管理,發展再生材料,成功吸引國際綠色基金投資。

滿足供應鏈減碳要求,維繫國際訂單

  • 國際大企業如蘋果、Google、Tesla要求供應鏈夥伴提交產品碳足跡資訊,並逐步推動「零碳供應鏈」計畫。
  • 例如,台O電透過碳足跡報告書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成功保住國際訂單。

為碳費與碳交易市場做好準備

  • 台灣未來將實施碳費制度,企業若能精確計算碳足跡,將可透過碳交易市場降低成本。
  • 例如,台O已開發低碳水泥,並規劃參與碳權交易,提升市場競爭力。

隨著全球減碳法規趨嚴,碳足跡報告書已成為台灣企業邁向低碳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降低營運成本的重要工具。透過精確的碳盤查,企業不僅能滿足法規要求,也能強化品牌價值,並在碳費與碳交易機制下取得優勢。因此,台灣企業應儘早導入碳足跡管理,以確保未來市場競爭力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