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企業發布 ESG 永續報告書的重視程度
台灣企業對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報告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政府、投資機構、供應鏈與消費者皆關注企業的 ESG 績效,推動企業積極揭露永續發展資訊。
政府法規趨嚴,金管會要求特定產業及資本額達一定規模的上市櫃公司發布 ESG 永續報告書,並逐步擴大適用範圍。此外,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上路,對出口歐洲的台灣企業產生直接影響,企業須透明揭露碳排放資訊,以避免碳關稅衝擊。

- 供應商與投資市場的ESG要求提升。
- ESG報告有助於企業內部管理與品牌價值提升。
台灣對企業發布ESG 永續報告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政府、投資人、供應鏈與消費者都在關注企業的永續績效。
以下是6點重要性的具體舉例:
符合政府法規與上市櫃要求
- 台灣金管會規定,上市櫃公司(尤其是特定產業如食品、化工、金融等)必須發布ESG永續報告書。
- 2024年金管會進一步要求「資本額達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企業」需編制報告書,並逐步擴大適用範圍。
降低投資風險與提升資本市場評級
- ESG效益有助於企業維持良好業績,並能提升MSCI、S&P等國際評等機構的ESG評分,有助於收益較低之融資成本與吸引持續基金投資。
- 例如:因加強循環經濟與再生材料,贏得國際投資機構再生資源。
滿足國際市場與供應鏈要求
- 蘋果、特斯拉、台灣等國際企業,要求供應鏈伴提供碳足跡與ESG資訊。
- 企業若未能提供 ESG 持續報告,可能會被國際品牌排除在供貨範圍之外。
應對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與國際碳定價機制
- 歐盟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2026年上半年,提供歐盟的企業碳排放數據,持續報告書是企業碳管理的關口。
- 例如:中鋼、台塑等企業已開始透過ESG永續發展報告揭露碳排放訊息,以回應國家碳關注。
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品牌價值
- 消費者與投資人越來越重視企業的ESG表現,企業發布報告可提升品牌信任度與市場競爭力。
- 例如:台灣電力因極力推動綠電使用與碳中和目標,贏得國際投資的青睞。
促進企業內部管理與長期永續發展
- ESG報告書並非針對外部展示,更能促進企業內部建立環境管理、社會責任與治理架構。
- 例如:超市透透過ESG報告,加強環保使用、減塑計劃,並提升員工福利與企業治理。
- 台灣企業發布ESG永續報告書已非選擇題,而是邁向合規、提升競爭力、吸引投資、降低風險的必要戰略行動 -
- 隨著國際法規趨嚴與市場要求提升,企業應提早布局 ESG 永續發展策略 -